星光点点,致敬最亮眼的你——福建师大2022年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巡礼
2022年,党和国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学校实施新一轮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进入新发展阶段,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基础内涵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激发办学动能,形成深底蕴师范、高水平文科、新特色理工科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办学格局,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科学素养、扎实专业基础、高度社会责任感、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朝着加快建成富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全国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
2022年,学校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18个教学成果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共1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推参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获奖总数与获推国家级数量均位居省属高校首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2年全国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我校位居全国第64位,较2019年首次发布的第82名上升18位,全国高师院校第9位、省属高校首位。
教育教学构筑新高地
优结构,下好专业布局“母钉”。大力加强急需领域专业建设,加快破解“卡脖子”核心技术,助力科技创新。近5年,学校改造传统专业、提升优势专业、培育特色专业,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储能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新专业陆续“上新”。目前,学校共有77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
强示范,立好优势专业“样板”。坚持“聚资源、立标杆、抓重点、求突破”导向,突出高位引领,统筹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完善支持措施,推进条件建设,辐射引领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建强建好人才培养“蓄水池”。
深融合,抓好课程建设“工程”。着眼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完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把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形成“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实践课”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全面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功国家高等智慧教育平台优质线上课程85门,打造了一批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2022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传统漆器脱胎工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入选度教育部实验教学应用示范课程名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足运动康复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在疫情期间成为跨校应用最佳项目。
学校完善构建思政课程“有效度”、专业课程“有温度”、线下课程“有力度”、线上课程“有广度”的教学“主阵地”,不断丰富“对话式”“互动式”课堂教学形式,夯实学科专业建设基础,系统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为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
培养模式跃升新能级
新变革,建好机制创新“模型”。久久为功推进“四新”建设,聚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群,构建多要素融合、多主体协同的育人机制,推动人才培养范式进行全方位改革。2022年,成功“上线”7个微专业,全媒体传播、智慧文旅、碳中和+、大数据+……逐步构建跨学科课程集群。完善校企协同育人的工作平台和运行机制,注重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把科技前沿和实践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相互支撑,不断提高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四新”建设开展以来,学校共获批国家级新文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新工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2项,智慧文旅产业学院入选首批福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名单。
精育才,造好拔尖体系“引擎”。积极探索多维度学生培养新机制,坚持“卓越拔尖”导向,进行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一体化、创新性设计。成立“拔尖计划2.0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创建“宝琛书院”,面向全校遴选“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生,辐射带动国家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转段升级,努力构建多层级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各学院积极设立拔尖实验班,构建多层级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书院制、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的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实施“未来卓越教师2.0计划”,深入实施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培养一批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素质全面的硕士层次高中教师。组建 “未来卓越教师班”,构建以人文社科学科群、理工科学科群、艺术学学科群为支撑的高水平教师教育育人格局。精心打造“大先生”讲坛,以丰富实践活动提升师范生教师技能和教师素养,探索出“本硕4+2”一体培养、校内外“双导师”联合培养、职前职后贯通培养的教师教育卓越人才培养路径。
聚焦思政教育,提升思想引领力。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打造教研协同、教学协同、队伍协同、评价协同的四大协同运作模式,优化教学生态和要素配置,强化育人力量和教学环节的无缝衔接。按照“全面融入、全体覆盖、分级实施、有效衔接”的总体思路,构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协同育人的“立交桥”,着力打造“理论主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示范微课堂”四位一体的思政“大课堂”。推动新媒体、新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搭建智慧学习教育的管理平台和师生网络互动答疑平台,以模式创新展现思政“大情怀”。
面向全体学生开始劳动教育通识必修课,积极探索“专业+劳动”“公益+劳动”“创新创业+劳动”教育实践新模式。立项30个校级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着力创设“真教、真学、真实践”的劳动教育场景。
深入推进美育教学建设与改革,开设通识性美育公共课程,打造高端、高雅、高品的美育课程群;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增强学生美育实践。开展大学体育“四年不间断”,引领终身体育,打开高校体育发展新样态。
秉持“通识筑基、专业成长、实践成才”的育人理念,将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遵循“知识技能—实践体验—内化获得”的渐进性教学理念,聚焦德育铸魂、智育赋能、体育强基、美育培元、劳育养性,驱动“五育”教育与学生自我成长双向发展,形成人才培养的内外双循环机制。
立德树人呈现新成效
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历史类、物理类投档位次位居省属院校第二、全省第三,稳居师范院校龙头;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历史组录取成绩位列全国四所试点院校首位。
学生在学科竞赛、科学研究、毕业论文与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2022年,学生共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288项,其中国际级14项,国家级54项、省部级220项;体育艺术竞赛奖项170项,其中国际级3项,国家级15项、省部级152项。发表论文229篇,其中权威核心期刊论文25篇。
毕业生质量、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稳步提升。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9.76%。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 章文贡与铝酸酯偶联剂
有关新冠“复阳”、“再感染”,十问十答!
我校举行福建首个纪检监察学院揭牌仪式
福建师大等你,一“研”为定!
今日15:00,钟南山院士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开讲!
-fjnu1907-校党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工作室出品
来源:教务处编辑:陈璐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官方微信」欢迎投稿至邮箱:fjnu1907@126.com